五个“同步”推进黄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全链条品牌化发展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五个“同步”推进黄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全链条品牌化发展

黄山市是安徽省第一产茶市,也是全国重要的名优茶产区和出口茶集散中心。2021年,全市茶园面积80万亩,茶叶产量4.3万吨,一产产值43亿元,全年综合产值180亿元;茶叶出口量5.9万吨,出口值16.5亿元人民币,分别占全省的87%、89%,占全国的1/6和1/9。近年来,黄山市五个“同步”推进茶产业高质量、全链条、品牌化发展,奋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“中国名茶之都”。

一、农残管控与质量提升同步推进

2020年,正式启动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,综合应用“诱虫黄板+生物农药+生态农艺”方式,建成利益联结(企业+社会化服务组织+茶农)、监测预警(病虫测报+鲜叶抽样检测)、保险兜底(政策性保险+绿色防控专项保险)、宣传执法(红黑榜+执法监督+村民自治)、多级培训(市县乡村四级+户主会)等五大机制,逐步形成全域茶园绿色防控的“黄山模式”,茶叶质量安全显著提升。

二、精深加工与创意创新同步推进

推进茶叶精深加工。创新夏秋茶产品,开发出冬茶啤酒、健齿软糖、冬茶含片等创新型茶产品。实施清洁化改造工程,全市现有清洁化、自动化、连续化茶叶加工线100条,处于全国领先地位。

推动秋茶资源综合利用,探索茶叶直供新茶饮模式。推动茶产品创意创新。创新开发茶产品,推出代用茶、调味茶、三角袋泡茶、免滤茶包、精品小包装茶等年轻化产品,迎合年轻消费群体。全国90%新式茶饮生产商与黄山市建立合作共建关系。

三、“旧”媒体与“新”媒体同步推进

拓宽宣传新渠道。开展中国名茶之都高铁冠名活动,两列动车组在长三角、京津地区全面开行。建成黄山茶文化(北京、上海)推广中心及黄山名茶(上海)营销中心,入驻企业20多家。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黄山三大名茶IP形象,遴选黄山三大名茶的“二次元”,开发系列文创产品。

用好传统渠道。讲好黄山茶故事,开展“徽茶文化故事”主题征文,收集作品800多篇,将结集出版。制作拍摄黄山名茶各种宣传视频,播出千万频次。营造“中国名茶之都”城市氛围,在中心城区主要路口、节点布置标牌广告和灯箱,重点宣传“中国名茶之都”。开展名茶进名店活动,选取中心城区重点酒店、民宿、餐饮统一展示并向来黄山的旅客提供品饮服务。

四、线上营销与线下拓展同步推进

线上平台大促销、大直播。与阿里公司合作开展黄山茶叶(世界超级原产地)线上品牌营销项目,推进“双十二”“年货节”直播带货。支持龙头企业依托淘宝、天猫、京东等平台,开好线上旗舰店、加盟店,线上销售达到12亿元。

传统市场新拓展、新突围。重点围绕济南、南京市场,推进重点茶企新设实体店20个。中亚茶叶专列发送茶叶2370吨,打造新时代万里茶道。组织参加各类展会,成功举办中国黄山茶业发展大会等活动,组织北上(哈尔滨、济南)、东扩(上海)、西进(西安)和南下(深圳)展示推介和市场拓展。

五、要素服务与利益联结同步推进

强化要素服务保障。围绕贯彻省政府茶产业振兴意见,黄山市出台了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产业图谱,印发了茶产业“十四五”规划,组织召开系列茶、菊产业发展“四送一服”金融要素对接会。保障信息服务,与中茶协、省茶协合作,持续发布名茶(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)采摘指数、安徽省春茶开采动态周报等信息。保障技术服务,组织茶叶技术人员深入茶区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宣讲。

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。组建专业机采机剪服务队,重点在休宁、歙县等地开展夏茶机采机修作业社会化服务奖补试点,初步构建“企业+社会化服务组织+茶农”的利益联结机制。

做好徽茶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服务。在全省率先出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、项目实施管理办法。引入项目合同管理制度,明确项目建设目标、投入规模、项目建设内容以及建设进度。农业和财政职能监管与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检查相结合,建立调度推进机制和联合检查督查机制。

来源《徽茶》2022年4月刊

文/黄山市茶产业促进中心
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